許多創業者都希望找到能立刻解決問題的「萬靈丹」,於是對他們來說,「合資」就成了選項之一;然而一旦成立合資公司,想要終止就沒那麼容易。終止合資的代價非常高,大企業經得起折騰,而新創公司就可能會因此滅亡。
[會員限定] 台積電的美國工廠,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?/Jean-Louis Gassée
在武漢肺炎疫情之前,由於美中貿易戰等問題,美國科技界已經開始重新檢討對海外工廠的依賴。在這個前提下,台積電最近宣布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設立半導體廠,時機可以說正是時候;同時,或許Apple會將iPhone移回美國生產。可能嗎?
疫情後的「快時尚消費」數位轉型與新常態/詹太太
如果時尚業者在數位轉型流程之中,能運用旗艦店或關鍵門市的功能、並完整搭配「門市體系內物流」,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優化線上購物體驗、明顯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。因為,這就是無可取代的「觸感流程」。
從地面到天空:再談新創在產業生態中的定位/程天縱
隨著網路深入普及,未來以軌道衛星組成的「天空網」,將不再以取代「地面網」為目標,而是與後者合作、互補,建立網路覆蓋的最後一哩路。然而在未來十年之中,兩者的主從地位將會彼此互換;屆時在這樣的全球無線通訊產業中,台灣的定位又在那裡?
正確的產業定位,才能保證「贏的商業模式」/程天縱
企業的能力與資源都是有限的,那麼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、降低失敗的風險,就成為企業是否能夠存活的關鍵。但坊間的管理書籍和商學院的課程,都很少提到這件事,而這就是本文想談的重點。
社群基礎建設的賣貨工具:銷售員準備好了沒?/詹太太
對於長期關注Facebook的朋友們來說,「Facebook切進電商」像是個遲到的完美工具;畢竟這麼多年來,已經有太多人在Facebook上賣貨了。而這也確實是屬於「社交基礎建設」的一部分,而主題則是「購物」;在這個場景下,「社群存在感」則是賣貨的過程。
讓企業的轉型升級成為日常/程天縱
如果企業能每年做策略規劃、並且以市場導向來檢視外在環境的變化、以及核心能力的不足,轉型升級就會成為一種「日常」。轉型升級的最高境界應該是「不知不覺」,「大破大立」是最不得已的情況;讓轉型升級成為一種日常,才是最好的作法。
疫情衝擊,是危機還是轉機?/王崇智
肺炎疫情帶來許多衝擊,是危機也是轉機。從危機的角度該如何因應?若從機會來看,又該如何思考與行動?從心態、做法、到策略思考,透過系統化的模式分析,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因應衝擊,甚至扭轉局面,化危機為轉機。
企業應該專注、還是發散?/程天縱
為了追求更高的成長,企業免不了追求多元發展。在多元化的策略導引下,企業要清楚自己的本業,圍繞著本業的「核心能力」和「核心競爭力」來進行「關聯性多元化」發展,而非驟然跳入不熟悉的領域。
全球疫情對AI機器人自動化產品發展的影響/Bastiane Huang
新冠肺炎敲響警鐘,也提醒所有AI機器人和無人駕駛公司停止開發「華而不實」的功能展示,而要專注發展真正為使用者帶來價值、不需人工干預,也可以全天24小時自動運作的實用AI解決方案。